企业文化
首页> 企业文化 > 企业文化
工业信息化的实质
发布时间:2020-09-15 16:26:17 作者:王擎天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访问次数:

时间已是2020年,我依然能想起我第一次见到台式电脑的好奇,以及在中学时惊叹智能手机也能运行华丽游戏时的惊喜,回望历史,发现从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到现在不过才54年,为了解决在世界大战中火控系统的计算问题而研发出来的机器惊人地重达30吨,占地170平方米,每秒进行5000次运算。如今这样规模的计算机已经可以达到每秒次运算,其依据的体系结构也从经典冯诺依曼结构的单机系统抽象到了更高层次的分布式结构。


基于这些强大的机器提供的算力,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我们称之为信息化。我们处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政务信息化、购物信息化、娱乐信息化、金融信息化······,我们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的例子证明信息化的威力,信息化带来的高效令人神往,我们也寄希望信息化融入我们的工业生产中,所以有了如今倡导的工业4.0,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产业变革。


那么信息化究竟如何与传统行业融合,是否给每一位工作的人配上电子产品,或者使用上管理软件就能达到我们希望的效果了呢,这样简单的信息化能做到提速吗?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系统,大至渺茫的宇宙,小至微观的原子、一粒种子、一群蜜蜂、一台机器、一个工厂、一个团体都是系统,而信息化便是计算机系统与我们的人工系统的融合,必须深刻理解计算机系统的成功之处,学习其长处才能融合度高,使信息化发挥它真正的实力。


纵观计算机的发展史,从硬件设计到软件设计,从简单的到复杂的这些过程,都离不开抽象化的思想,将密密麻麻的硬件抽象,将逻辑复杂的代码抽象,抽象为一个一个功能简单,功能固定的模块,这些模块的功能从被设计好之后,便一直忠实地向使用者提供自己的服务。计算机系统具有多个层次高度的抽象,而每一个抽象层次中的功能都做了模块化的分类,基于模块化的简单,稳定才能量化这个系统中以模块区分的生产流程的效率与性能等特性,最终上升到顶层就可以直观地优化这个系统的工作效率。


而人组成的系统,其实也与计算机系统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公司分为一个一个职能部门也是模块化的体现,但是人工系统效率低下的原因在于,人太“聪明与灵活”,原本分配好的模块化职能在执行中,原本由A部门负责的职能私底下却被推给B部门负责,从宏观上来看,系统仍在运行,但是模块化的特性已经失去,那么在顶层优化系统效率时,就失去了直观性。


基于冯诺依曼架构抽象的模块化计算机系统,在早期出现过,处理器运算速度越来越快,而作为提供数据的存储器却发展缓慢,逐渐地跟不上处理器的工作效率,通过模块化地设计,计算机科学家可以清晰地观察到了整个系统中的低效处,但是速度越快的存储器原料越昂贵,基于成本与速度的平衡,最终提出了多级缓存的优化方案,这个方案至今仍在使用,使我们的计算机中各个不同工作效率的模块能高速运转。


目前的信息化常见有两类做法,一类上一套根据现有人工系统设计的信息化软件,如果当前的人工系统是低效的,信息化系统的加持也不会让其变得更加高效。第二类,由人工系统去适应一套已有的信息化软件,如果这套信息化软件设计上不完全符合需求,或者人工系统依旧我行我素抵触适应这套系统带来的新的职能分配,那么也难以带来效率的提升。更不用提,即便此时此刻信息化系统与人工系统也许是完美贴合,但随时间推移,人工系统又潜移默化地悄然发生变化,那么这套组合还是高效地吗?


为什么有的行业利用信息化能提高效率,那是因为信息化系统给这个人工系统中带来了稳固地模块化分工。基于这个稳固地模块化分工,在顶层设计时,我们就可以清晰,直观地看出整个系统中哪一块效率低。这样的信息化结果不错,但是实现时所用的做法如果是前面说的第二类,那么这就像赌博了。而且从哲学上来说,这第二类做法恰恰类似于德国古典哲学代表黑格尔所提出的异化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将异化解释为人的生产及其产品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在异化中,人会逐渐丧失能动性。所以我们拥抱信息化,应该是拥抱计算机系统中的高效思想,利用其中的思想改进我们人工系统存在的不足,然后再利用上信息化系统的技术,进一步提高效率,是人使用机器而不是机器控制人。技术,夸张地说应该算是为一个高效地人工系统做锦上添花的作用。


计算机系统虽然发展不到一百年,但是硬件设计方面还有软件设计方面为了提高这个系统的效率和稳定使用了大量系统论与控制论、信息论,运筹学、系统工程方面的先进思想,值得我们借鉴。如前文所讨论的,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严格地做到模块化,才能继续优化顶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