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
首页> 企业文化 > 企业文化
一如既往,和衷共济
发布时间:2018-09-17 10:53:21 作者:代德彪 文章来源:经营公司 访问次数:

    1978年12月,伴随着中国近代发展史的转折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开幕,以邓小平同志为首的第二代领导人,确立了影响中国发展至今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根本方针---改革开放。正所谓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至此风云际会之时,经历了制约发展的文化大革命后,满目疮痍的中国,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从1978年至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由一个尚有2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下,与世隔绝的国家,变成了一个经济繁荣,有着活跃市场的强大经济体,并减少了当时世界近1/5的贫困人口。中国也在迈向工业化的道路上飞速前进,成为新的世界工厂。中国成功实现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民营经济产值在总量上已经超越了国有经济,成了中国经济增重的重要拉动力量。引进外资同样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中国为全世界吸引外资金额最多的国家(港、澳、台资金的引入亦被算作外资)。


  回望过去,1978年的武汉---曾经的“东方芝加哥”,坐落着一座有着辉煌历史的公司---湖北省电力修配厂(即湖北省电力装备有限公司前身)。早在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湖北省电力装备有限公司在时任湖广总督张之洞的大力支持下,由浙江旅汉商人宋炜臣始建于此处。当时,这家民办官督的企业,取《易经》中“水火既济”之意,命名为“汉镇既济水电股份有限公司大王庙电厂”,成为华中地区第一家发电厂。它的诞生不仅点亮了湖北省内第一盏电灯,而且在随后的 70 年发电历史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全国之冠。  

    

  时过境迁,沧海桑田。几十年之后,湖北装备失去了往日的光环,曾经引以为自豪的发电事业,为了配合武汉市中心城区整体规划,在1974年9月被迫关停,随之进入漫长的转型“阵痛期”。受体制机制性的困扰,湖北装备开始“病魔缠身”,经营方向摇摆,利润长期亏损,生产效率低下,员工人浮于事,科研水平不高,产品类型单一等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样一个“僵”而不“死”的湖北装备,借着改革开放的契机,在党的正确领导下,装备领导及员工奋发努力,和衷共济,在往后40年的改革开放浪潮中,砥砺前行,拉开了湖北装备高速发展的序幕。

  1983年,在蛰伏5年后,湖北装备的改革正式开始。湖北省电力修配厂正式更名为汉口电力设备厂。此后,从发电、修配、修造、到设备制造,汉口电力设备厂不断开发新产品,拓展新市场,从一个修配小厂,成为湖北电力系统第一个国家二级企业。


  1993年底,该厂依据自身地理位置优势,创办汉正街塑料商品交易市场,不到半年时间,就将其发展成为武汉十大专业市场之一。1997年,该厂将生产基地迁往武汉桥口经济发展区,老厂原址在原塑料市场的基础上,改建成武汉既济电力商城,进一步拓展了汉口电力设备厂的生存空间,形成了今天工业、商业两翼齐飞的新格局。


  至此,我们仿佛可以看到,历史洪流中的一叶扁舟,乘风破浪穿越一个世纪后,已经整编成了一只新老结合、多产业并进的远洋舰队。


  然而这还远远不够。身处辅业行列,到底是应该迎风起舞,引领产业变革潮流,还是在体制中照本宣科,继续不温不火地完成生产任务?这是摆在湖北装备面前的一道难题。2009年,以厂长万青、党委书记左军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班子组建,经过一番艰苦但细致的摸索后,以万青同志为首的领导班子提出“思想转变、机制转换、市场转向、产品转型”的战略思想,实施了生产车间标准化改造、 “5S”管理、“薪酬考核 + 全员竞聘”制度考核等一系列精准全面的改革措施,在公司上下统一思想的基础上,湖北装备这家百年老企业终于驶入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公司由最高不超过5000万的年营业收入,热交换产品“独挑大梁、孤木难支”的状态快速踏入到电气产品、换热产品、商业经营三足鼎立的多元化发展格局,使该厂在2010、2011年工业产值相继达到1.8亿元、2.4亿元,实现营业收入的腾飞。


  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湖北装备紧跟世界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趋势,始终遵循党和国家“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决策,于2012年划归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并正式更名为湖北省电力装备有限公司。根据集团公司总体部署和工作要求,湖北装备以万青总经理为首的领导层重新制定了企业“三步走”发展目标;第一步全面完成扭亏任务,成为湖北电力设备制造的龙头;第二步发展为中电建集团总承包的设备供应商,配套好中电建主营业务;第三步发展成为有核心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企业。在此全面具体的指导思想下,装备人不畏艰险、各司其职,利落地完成了当年的战略目标:全年完成工业产品销售收入2.4亿元,商业收入3000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虽然2012年的成果喜人,但此时的湖北装备仅仅只是根除了历史遗留的弊病,勉强能自给自足,却并未彻底摘掉了长期依靠母公司“输血”的穷帽子。为了实现百年既济的重振复兴,为了装备人的幸福生活,为了湖北装备必须继续深化改革。


  于是,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湖北装备布局多元化发展,集团化运作,将服务化转型作为湖北装备发展方向的新定位和新目标。装备制造企业的服务化转型市场很大,利润很高,好处多多:一方面可以解决国企人员众多弊端,为企业降低成本,提升利润;另一方面能够推动上下游产业链连通性、互补性发展,形成多元化发展、集团化运作的格局。


  在电网运维方面,公司于 2015年成立中国电建集团第一支电网运维队伍,专门针对电网用户投诉热线开展消缺抢修、耐压试验、开闭所改造等运维服务,业务范围涵盖武汉三镇,每年完成任务达万余次,较好地完成了国家外交活动、高考、电视直播等重大事件保电。


  在电力托管方面,公司同南国置业、同济医院、普爱医院、武汉大学签订战略协议,对其提供电力需求响应、安全用电服务、业扩接电 EPC、节能服务、咨询服务、工程总包、设备租赁、能效诊断、用能监测诊断等综合服务。


  在电动汽车方面,公司筹建了湖北省电动汽车充电桩网络监控中心,中心具备公共服务、公共监管、运营托管、拓展应用四大功能,能够为全省用户提供寻桩、导航、充电、支付及运维抢修“一键服务”。截至目前,公司服务化业务占营业收入已突破 50%,创收利润占比达75%,受此影响,公司新兴业务不断涌现,在地铁、机场、高铁、房地产等重大市政工程均有新突破。


  湖北装备的服务化转型是公司改革发展的重要一步,但并不是最后一步。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曾经辉煌的汉镇既济水电股份有限公司大王庙电厂,几经沉浮,好几次面临着倒闭危机,但一代又一代的装备人始终一如既往,和衷共济,不惧艰险,奋勇前进,顺应着改革开放的浪潮,一次又一次地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于是才有了现在的湖北省电力装备有限公司。值此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湖北装备已由曾经年营收不到5000万,没有稳定市场份额,年年亏损,仅靠母公司输血的“僵尸”企业,发展到如今年资产突破40亿元,新签15.3亿元,实现利润1794万元的湖北知名企业。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在改革开放的前瞻性指导下,装备人见证了中国的崛起,见证了大武汉的高速发展,见证了湖北装备的复兴,我们欢欣鼓舞,弹冠相庆。在未来的深化改革进程中,装备人将依然一如既往,和衷共济,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实现湖北装备伟大复兴的装备梦不懈奋斗。